指导单位:杭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杭州市公安局      主办单位:杭州市网络文化协会、杭州发布
承办单位:杭州网

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州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 专家视角
“舌尖上的谣言”背后的食品安全恐慌
2017-05-26 14:39    

    “粉丝可燃烧含荧光剂”“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近期新一波朋友圈谣言来袭,引发很多人“舌尖上的焦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24日说,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要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同时也要加大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新华社5月24日)

    谣言传播的背后是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和缺乏安全感,现在已经无法记起是从何时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信任了,从多年前的注水猪肉,到曾经轰动一时的北京纸箱馅包子,再到毒姜、毒豆芽,以及我们今天看到的荧光粉丝和棉花肉松。虽然国家已经在监管和处罚上下重拳、出实招,但是从效果看,距离达到人民群众的满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从这一方面看,这就不难理解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表达对美国生活的向往,也不难体会炸油条的小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的心情。

    然而,如何抵消舌尖上的焦虑,单靠我们国家、政府去做还远远不够,因为人多地广,监管难度太大,还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一方面要相信科学,就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说的,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的前面,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特别是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信息要持审慎态度,不要盲目信任。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无法证实的食品谣言不要盲目转发,殊不知说着无心,听者有意,不要因为转发某条信息而使他人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从国家职能部门看,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国外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期,我们应当广泛吸收其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本国经济发展实际,从农产品追溯,到权威质量体系认证,从食品用化学品法典,到转基因食品监控等等,通过师夷长技为我所用,减少失误、少走弯路,直达食品安全2.0。

    随着互联网用户普及,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用户的不断扩大,网络食品谣言的传播速度将会是原始传播渠道的次方倍,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秉持公心,独善其身,不传谣、不造谣,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食品安全环境,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姜硕    编辑:余彦君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