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杭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杭州市公安局      主办单位:杭州市网络文化协会、杭州发布
承办单位:杭州网

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州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专家视角>
谣言为何偏爱你
2018-07-12 14:58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否信谣传谣,与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媒介素养比不上年轻人,容易掉入网络谣言的陷阱。中老年人自身要对从网络中了解到的内容提高辨别能力,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滚烫的鸭梨水能够抗癌;驱蚊手机软件和“声波驱蚊器”可以驱蚊;能量饮料提神醒脑抗疲劳,随意饮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每天都会用富有年代感的表情问候“早上好”的老妈信了,还在第一时间把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转发给我,叮嘱着一定照做。

起初没太上心的我,在翻看了和老妈的微信聊天记录之后,才惊呼“大事不妙”。因为类似“紧急通知!……”“很多人都忽视……”“太伤身体了……”的文章,时不时就会出现,即便是已经被辟谣的内容,之后也不忘缀上一句“这是某某阿姨发过来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看来,这是老妈和她的老伙伴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日前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是网络谣言,占比66.2%。那么,这些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网络谣言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确认了眼神,认定我老妈和她的老伙伴就是对的人呢?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否信谣传谣,与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媒介素养比不上年轻人,容易掉入网络谣言的陷阱,的确是他们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却又不是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在心理。

《报告》显示,中老年人上网行为带有明显的家人和熟人社交属性,期待通过互联网加固情感联系。只是当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与子女分居两地,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是疏离的,子女的情感陪护更是跟不上的,不少中老年人转而向朋友圈寻找存在感和认同感,期待借助他人力量化解生活中的不便。此时,开篇就嘘寒问暖、鼓吹传统家庭社会秩序、充满“情感引诱”元素的“谣言帖”,特别容易赢得中老年人的心理好感。如果再伴有“央视报道”“人民日报”等截图,相信媒体权威的中老年人更会深信不疑,立刻转给子女看看,却不知是着了“有图未必有真相”的道,成了谣言的无意识传播者,被“移花接木”的权威媒体也顺带做起了“背锅侠”。

既然查明了病因,接下来就要对症开药。一方面,中老年人自身要对从网络中了解到的内容抱有适度怀疑,哪怕再顺理成章,也不妨多加查证,提高辨别能力,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同时,还要争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个耳聪目明的“舆论领袖”,对老伙伴们给予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子女的我们,与其唠叨埋怨,不如从关心父母长辈的角度入手,多一些电话问候,多回家看看,多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用正面信息替代各类谣言,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亲情的温度,帮助他们耳聪目明起来。

总之,“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不能只停留在年轻人传阅甚广的“鸡汤软文”里,必须落实在与父母长辈的联系沟通中。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规避掉可能存在的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瑾    编辑:陈俊男    
上一篇:又“被谣言”, 小龙虾表示这锅不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