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杭州辟谣平台请广大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当前位置: 杭州网>杭州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真相在这里>
安心过冬,须谨防“过冬神器”变“伤人暗器”
2023-11-28 15:18    

有句玩笑话称,“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靠一身正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秋衣秋裤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过冬时的保暖需求了,暖贴、电热袜、光腿神器、自发热内衣、冬季泡脚包等各种“过冬神器”成为人们的新时尚和新追求。然而,这些“过冬神器”在带来暖意的同时,也隐藏一些安全隐患,使用时还需多当心。

误区一

暖贴、暖手宝、暖脖宝、暖脚器、电热袜等不会烫伤人?

真相:警惕“温柔”的伤害!

市面上常见的暖贴、暖宝宝、暖脖宝、发热围巾、暖脚器、电热袜、热水袋等“取暖神器”,能达到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实际使用的平均温度都在40-50℃之间,处于低温烫伤的“高发范围”。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实际上,温度只要达到44℃持续6小时,就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

这种特殊的烫伤还很容易被忽视。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觉反应较迟钝,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因此,在使用这些“取暖神器”时,要格外小心,温度不要设置太高,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时间也不宜太长,也应避免超期使用。(来源:科普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扬子晚报)

误区二

石墨烯、远红外、高旦数……“光腿神器”含有高科技?

真相:有潜在危害! 

“光腿神器”,一种接近肤色的保暖袜,因其远看宛若自然裸露双腿,自带保暖功能,被网友称为“打底裤的终结者”。有不少产品宣称使用石墨烯、远红外等特定纤维原料的方法达到保暖目的。然而,经上海市消保委比较试验发现,加绒的“光腿神器”确实比不加绒的保暖效果更好,但标注使用了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材料或技术的产品,在保暖性能上不见得优于比未标注相关材料和技术的产品。相反,部分标注使用特殊材料和技术的产品,保暖效果并不明显。

同时,“光腿神器”的保温率和旦数高低也没直接关系,还有部分产品存在虚标旦数的现象。旦数(D值),是纺织领域国际公认的纱线细度单位,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克数。如100旦(D)表示9000米长的纱线重100克。旦数越大,表示相同长度的纱线越重,如果是同类材3质,纱线也就越粗。但是,保温率和旦数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理性看待市场上高旦数,特别是宣称上千旦数的产品,因为实际上几乎找不到对应那么粗的纱线,这一宣传依据有待求证。

此外,长期穿着过紧的“光腿神器”,可能会造成脚趾过度向下弯曲或上翘,进而造成甲沟炎、趾甲分层等,甚至伴发灰指甲,还可能造成腿脚肿胀、静脉曲张等健康隐患。(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市消保委、“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

误区三

“自发热内衣”可以美丽不冻人?

真相:概念大于实际!

所谓的“自发热内衣”大都是吸湿发热,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纤维吸湿性越高,吸湿过程中散热越多。当“自发热”面料吸湿饱和了,就会停止吸湿发热,转为吸收人体热量,释放湿度。也就是说,“自发热内衣”温度升得快,降得也快。此外,“自发热”功能会受环境影响,比如在很干燥的环境当中就没有什么吸热能力;其次纤维吸湿放热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容易保持恒温,若不能及时排湿,“吸饱”湿气的纤维还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

纺织行业标准《吸湿发热针织内衣(FZ/T 73036-2010)》规定,吸湿发热内衣应由吸湿发热材料制成,并且面料在规定温度、湿度的实验环境中,能满足最高升温值不低于4℃、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不低于3℃两项升温值指标,即只有满足以上两点的内衣才能算吸湿发热内衣。消费者不要被所谓的“黑科技”噱头迷了眼,理性消费最为重要。(来源:中国质量报)

误区四

水暖电热毯比传统电热毯更好更安全?

真相:各具特色!

不同类型的电热毯工作原理不同、价位不同,在性能和舒适度方面也各具特色,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购。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合理控制使用温度和时长。

经对市场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热毯进行的比较试验测评显示,相较于传统电热毯,水暖毯有部分产品在耐热耐燃、热冲击试验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存在一定的电气安全隐患。舒适度评价方面,所有样品的电磁辐射均在安全范围内,传统电热毯和无泵水暖毯在运行时几乎无噪声。另外,传统电热毯和无泵电热毯因毯体布满发热线,存放时不宜过度弯折,而毯体内部只有塑胶水管的有泵水暖毯支持在收纳时折叠。(来源:人民网、上海市消保委)

误区五

冬天泡脚加点“药包”更健康?

真相:效果鸡肋还易诱发皮肤病!

艾草、益母草、老姜、当归、藏红花......五花八门的中药材制成、号称有各种功效的“泡脚包”,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从医学角度,皮肤吸收药物,需先渗透角质层细胞或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再经表皮其他各层到达真皮层。泡得过久或材料源引起皮肤过敏,反而会加重皮肤损伤,甚至感染。

此外,也不宜用过热的水泡脚。对于普通人来说,水温过热可能会导致静脉扩张,静脉瓣膜对合不严,使下肢静脉出现问题。对于下肢动脉缺血、患糖尿病的老人来说,可能会烫伤皮肤,甚至使肢体出现坏疽等情况。对于静脉曲张的患者来说,长时间用过热的水泡脚会加重静脉曲张。泡脚时水温建议比人体温高2℃~3℃,约40℃。后背有点潮,额头微微出汗自我感觉比较舒适说明泡脚效果更佳。(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当前,居民消费需求走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过冬神器”涌现出来,照顾到了身体不同部位,让人们全身上下都能暖起来。然而,一些“过冬神器”的舒适性、便捷性、保暖性和危险性并存。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您,千万不能“贪快、贪热”,要留心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同时,也要提高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警惕虚假宣传、过度营销。如此,才能在冬天“暖”得舒心又安心。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作者:霍晶莹    编辑:李佳萌    
上一篇:一到秋冬就被“电”到!危害竟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