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消息 2025年3月26日凌晨1时21分,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京津冀多地民众在睡梦中被震感惊醒。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有多个村镇,震中距北京仅55公里,部分高层建筑出现明显晃动。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多地地震局派出工作队赶赴现场,初步排查显示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地震谣言需警惕 科学判断有依据
地震发生后,社交媒体上出现“北京将发生更大地震”等不实信息,引发公众担忧。
事实上,这类言论多为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发布地震预测信息。
地震谣言往往具有鲜明的“伪装术”。
其一为“假冒权威”,造谣者常冒用“地震局专家”“内部消息”等名义。
其二是“无中生有”,将普通自然现象与地震强行关联,典型如“地震云预测地震”的谣言,尽管气象部门多次辟谣,仍有人将高积云等普通云体形态曲解为地震前兆。
其三是“移花接木”,部分自媒体利用AI技术拼接网络旧图,如2025年3月17日重庆石柱地震后,亦有账号传播与震情不符的废墟照片,此类虚假内容极具迷惑性。
识别地震谣言可关注以下特征:一是“预报”内容过于精确,包含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二是声称由外国机构或专家发布;三是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情节。
公众如发现此类信息,应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