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涉老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本市涉老领域相关活动以及政策法规、涉疫情话题、老年人数字鸿沟等话题影响着涉老舆情走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老年人比平时更容易相信谣言。
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涉老舆情依然广受关注,全年共监测到北京涉老相关话题341941篇/条。其中,微博渠道221869条,手机新闻渠道55459篇,网络新闻渠道39936篇,微信渠道16192篇,论坛渠道4319篇,短视频渠道3571篇,报刊渠道597篇。
其中,受“北京刑释人员拒戴口罩打死劝阻老人”“北京疫情首例确诊患者西城大爷抗疫”“北京市卫健委对医院增设无健康码通道”等话题影响,涉老话题在3月、6月和11月出现明显舆情热度波峰。
调查发现,中老年人呈现谣言鉴别力弱、受教育程度低、主观幸福感低的“三低现象”。相比于城镇中老年人,农村中老年群体更有可能传播谣言。
疫情期间,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传播甚广。疫情期间的谣言主要涉及病例、食物、病毒、政策、民生等,如“某某地有新冠肺炎患者”“某某食物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海鲜都不能吃了”等谣言较为常见。其中涉及民生的谣言,非常容易出现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的家庭微信群里。
报告分析,2020年下半年,老年人因“数字鸿沟”而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便利的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其中,老年人的出行、就医和消费成为舆论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大背景下,预计在2021年,全国各地将不断出台政策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但政府相关部门、养老机构、服务机构可能还会出现落实政策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出现负面舆情。
预计在2021年,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老年人健康权益、出行权益、文化权益、财产权益等保障问题仍需各部门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