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理防护不缺位 四招带你驱除“心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5-11 09:42   

■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恐慌

受疫情影响,人们普遍出现了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新冠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生病了。

还有部分人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反复查看相关信息,也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产生了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

●愤怒情绪

根据心理学“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许多谣言恰恰是针对人们的恐慌心理,诱使我们用怒火滔天的形式,过度地发泄自己的不安,而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低落抑郁

在自我隔离、居家不能出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萎靡,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

●盲目乐观

部分人抱有“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就不可能被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

此外,当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的想法,可能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届时,一定不要过度乐观、麻痹大意。

■心理自助与疏导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爆发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心态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监控,将自己的状况和最有利于抗击疫情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

●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

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了解官方媒体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不轻信某些传言;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积极与家人朋友展开沟通

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出现无法自行缓解各种负面情绪的情况,请及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来源:健康中国   作者:  编辑:陈俊男
返回
捉谣,我们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