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谣记 | 核酸检测的采样棉签有毒?假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0 08:31   

1.网传“核酸采样拭子有毒”,是真的吗?

核酸检测用的拭子属于医疗用品,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都有严格的质量监管标准。一次性鼻咽拭子一般采用一次性灭菌包装,密闭性良好,不容易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因此核酸检测的拭子没有毒,不必过于担心。

2.网传“核酸采样拭子含有致癌荧光剂”,是真的吗?

这是误解。采样拭子是为了采样生产的,本身不含有任何浸泡试剂,也无需含有试剂。

“荧光剂有毒”、“荧光剂会致癌”……这类耸人听闻的文章标题不时会在朋友圈看到。但从国内外70多年的使用数据来看,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荧光剂致病或造成人身伤害的案例。

3.那为什么采样后,会觉得咽部或鼻子不舒服?

因为个体有差异,部分人群的咽喉部位或鼻腔对采样比较敏感,所以采样后会觉得不舒服。

此外,检测人员的操作方式也有差异,用俗话说就是“手势有轻重”,也可能引发些许不适。不过,这些不适在停止采样后很快就会缓解,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与采样拭子也没有任何关系。

采样后,核酸标本去了哪里?

报告是怎样“诞生”的?

对于市民来说,核酸检测看似只要两步:登记采样,等候数小时后在温州防疫码上查询结果。事实上,在这看似轻松的两步背后,还凝聚了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大量工作。一份核酸报告的诞生要经历采样、标本转运、标本签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核酸扩增、结果审核等步骤。

核酸检测捅的到底是哪里?

目前核酸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咽拭子,一种是鼻拭子。咽拭子捅的是两侧咽扁桃体以及咽后壁。将棉签伸入口腔,在咽喉壁上下擦拭,扁桃体隐窝或腭弓来回擦拭各部位至少3次。鼻拭子捅的是下咽道的鼻咽底部。棉签要伸进去4~5 cm或以内,深度为鼻尖到耳垂的二分之一。根据目前的研究,鼻拭子与咽拭子的准确程度一般是等同的,或略高于咽拭子。

采集到的样品送到哪里检测?

检测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后,采集人员会清点数目,并用密封袋包装好,用消毒剂喷洒消毒,然后放进样本转运箱,由专人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收到样本后会先对转运箱消毒,并在开启后对转运箱内壁和标本采集密封袋二次消毒,之后才是拆开密封袋取出样本。

核酸的采集管上都有条码信息,签收人员要理清样本来自哪一个社区或人群,是单采还是混采。另外,还要留意样本上的时间,便于日后需要时回溯。

之后,核酸样本就将经历“奇幻漂流”的第二步——要有“身份证”啦!检验人员则将这一步称为“样本前处理”。PCR反应是在96孔板上实现的,每一个孔位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

此外,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最好是负压实验室。空气流动只会从外向内,那么实验室里的污染就不会扩散到外界,可以保证实验室外面的安全。

拿到“身份证”的核酸样本并不能直接测试,而是要先提取核酸,对其进行扩增。因此,核酸样本“奇幻漂流”的下一站,是PCR加样区——简单来说,检验人员要把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给“揪出来”。

此时,检验人员戴着双层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一管一管地拧开螺旋盖,手工吸取样本,加入核酸提取板孔中,再拧上螺旋盖将标本放回原处。检验人员与新冠病毒“擦肩而过”的距离可能只隔着两层乳胶手套——也就是2毫米。

获得核酸后,检验人员用移液枪将核酸转移至事先准备好反应液的反应管里,制成反应体系,让它进入“奇幻漂流”的下一站:扩增分析区。

不能出错,不能有遗漏,不能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可以说检验人员全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就单说‘加样’,检验人员要用极小的枪头将每个提取好的核酸,大概是一滴水的四分之一加入到试剂中,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十二分谨慎。开盖、加样虽然有仪器,但现有的仪器在速度上并不能令人满意,遇上大样本筛查只能靠手工操作。

怎么理解扩增?

如果把样本提取出来的核酸看作是一块土地,新冠病毒是种子,如何知道土地里有没有种子?简单的方法是,加点水和肥料(试剂),让种子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病毒是看不到的,而且微量样本也不容易检测到,所以要让它变多,才方便检测出来。

经过复杂的前期制备工作,才能在PCR仪上进行扩增检测。上机后,就是历时约1.5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仪器故障,核酸检测才能完成。

当反应管在机器上开始检验后,也就意味着从采样到核酸制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返工重测,从而使报告时间加倍。

检测人员还需要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同批随样本检测的阴阳性质控结果是否在控、基线设置、逐孔分析内标及样本结果是否正常等。当阴阳性质控全部符合检测要求,排除假阴性、假阳性可能,对异常结果样本及时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才能最终报告结果,并上传到温州防疫码。

来源:温州辟谣  作者:  编辑:李佳萌
返回
捉谣,我们是专业的!